碩士班選修課程
選修課程
一、學生依照興趣與未來發展規劃,需於兩組「專業課程群組」選擇一組修習,並符合各課群修習課程數規範。
二、多元選修課程,所有學生可自由選修。
三、選修課程總修習學分數須符合畢業學分數規範。
【113學年度起入學者適用】
| 主選修領域 | |||||||
| 理論考古組 | 應用考古組 | ||||||
| 課群 | 科目名稱 | 學分數 | 備註 | 課群 | 科目名稱 | 學分數 | 備註 |
| 區域考古 | 華南考古學 | 3 | 至少選修一門 | 考古文化資產 | 考古學與文化資產 | 3 | 至少選修二門 |
| 東南亞的石器時代 | 3 | 遺址保存理論與實踐 | 3 | ||||
| 東南亞的金屬器時代 | 3 | 遺址調查與保存實習 | 2 | ||||
| 古代文明專題 | 3 | 遺址保存專題 | 3 | ||||
| 原住民族聚落與文化資產保存 | 3 | ||||||
| 考古文資實習與實作 | 1 | ||||||
| 研究取徑 | 民族考古學 | 2 | 至少選修二門 | 博物館學與公眾考古 | 博物館學理論與方法 | 3 | 至少選修二門 |
| 地質考古學 | 3 | 原住民文化與博物館 | 2 | ||||
| 科技考古學 | 3 | 博物館實習 | 2 | ||||
| 環境考古學 | 3 | 考古遺址與博物館 | 2 | ||||
| 歷史考古學 | 2 | 公眾考古學 | 2 | ||||
| 生物考古學概論 | 2 | 考古遺產公眾推廣實作 | 1 | ||||
| 動物考古學概論 | 2 | 考古學與博物館 | 2 | ||||
| 體質人類學 | 3 | ||||||
| 考古分析方法 | 陶器分析 | 3 | 至少選修二門 | 考古分析方法 | 陶器分析 | 3 | 至少選修一門 |
| 陶器技術分析 | 3 | 陶器技術分析 | 3 | ||||
| 石器分析 | 2 | 石器分析 | 2 | ||||
| 進階人骨分析 | 2 | 進階人骨分析 | 2 | ||||
| 動物考古學 | 3 | 動物考古學 | 3 | ||||
| 進階獸骨分析 | 2 | 進階獸骨分析 | 2 | ||||
| 跨領域分析 | 空間分析與考古GIS應用 | 3 | 至少選修一門 | 空間分析與考古GIS應用 | 3 | ||
| 量化分析 | 3 | 量化分析 | 3 | ||||
| 考古材料學之科學分析 | 3 | 考古陶瓷材料之分析檢測 | 3 | ||||
| 考古陶瓷材料之分析檢測 | 3 | ||||||
| 原住民族與當代社會 | 公眾考古學 | 2 | 至少選修一門 | 原住民族與當代社會 | 臺灣南島民族誌 | 3 | 至少選修二門 |
| 臺灣南島民族誌 | 3 | 平埔研究專題 | 2 | ||||
| 平埔研究專題 | 2 | 原住民考古學 | 2 | ||||
| 原住民考古學 | 2 | 南島文化與研究 | 3 | ||||
| 南島文化與研究 | 3 | 原住民族聚落保存田野實察 | 3 | ||||
| 多元選修 | |||||||
| 科目名稱 | 學分數 | 科目名稱 | 學分數 | ||||
| 考古分析與實習 | 2 | 石器分析與實習 | 1 | ||||
| 攝影測量學的考古學應用 | 2 | 考古學與文化資產專題討論 | 2 | ||||
| 希臘考古學田野調查 | 3 | 希臘與地中海考古概論 | 3 | ||||
| 陶器分析進階工作坊 | 3 | 原住民族傳統石板屋建造實務 | 3 | ||||
| 印尼多元文化田野與策展實習 | 3 | 考古學概論經典導讀 | 1 | ||||
| 東亞貿易陶瓷考古概論 | 1 | 臺灣考古學經典導讀 | 1 | ||||
【112學年度起入學者適用】
學生依照興趣與未來發展規劃,需於兩組「專業課程群組」選擇一組修習,學生於該群組課程至少需修習9學分,包括以下各專業群組之必選課程。其餘一般之選修課程,所有學生可自由選修。
1. 考古專業理論組
| 科目中文名稱 | 學分數 | 修課數 | 科目英文名稱 |
| 華南考古學 | 3 | 六選一 | South China Archaeology |
| 東南亞考古學 | 3 | Archaeology of Southeast Asia and Beyond | |
| 東南亞的石器時代 | 3 | The Stone Age of Southeast Asia | |
| 東南亞考古學:從新石器時代到早期歷史時期 | 3 | The Archaeology of Southeast Asia: from the Neolithic to the Early Historical Period | |
| 東南亞的金屬器時代 | 3 | The Metal Age of Southeast Asia | |
| 大洋洲考古學 或 太平洋考古學 | 3 | Archaeology of Oceania OR Pacific Archaeology | |
| 陶器分析 | 3 | 十二選二 | Ceramic Analysis |
| 陶器技術分析 | 3 | Technological Analysis of Pottery | |
| 石器分析 | 2 | Lithic analysis | |
| 生物人類學 或 人骨學 | 3 | Biological Anthropology OR Human Osteology | |
| 生物考古學概論 | 2 | Introduction to Bioarchaeology | |
| 進階人骨分析 | 2 | Analytical Approaches in Bioarchaeology | |
| 動物考古學 | 3 | Fauna Analysis in Archaeology | |
| 空間分析與考古GIS應用 | 3 | Spatial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 of GIS In Archeology | |
| 環境考古學 | 3 | Environmental Archaeology | |
| 南島文化與研究 | 3 | The Austronesia Culture and Studies | |
| 原住民考古學 | 2 | Indigenous Archaeology | |
| 歷史考古學 | 2 | Historical Archaeology |
2. 考古遺址類文化資產處理組
| 科目中文名稱 | 學分數 | 修課數 | 科目英文名稱 |
|
遺址保存專題 或 遺址調查與保存實習 或 遺址保存理論與實踐 |
3 | 十三選三 |
On-site conservation methods OR Site Survey and Conservation Practice OR Archaeological Site Management in Theory and Practice |
| 博物館學理論與方法 | 3 | Method and theory in museology | |
| 考古學與文化資產 | 3 | Archaeology and Cultural Heritage | |
| 考古學與文化資產專題討論 | 2 | Seminars in Archaeology and Cultural Heritage | |
| 考古遺址與博物館 | 3 | Archaeological sites and museum | |
| 原住民文化與博物館 | 3 | Museum and aboriginal culture | |
| 公眾考古學 | 2 | Public Archaeology | |
| 原住民族聚落與文化資產保存 | 3 | The Indigenous Settlements and Cultural Asset Preservation | |
| 原住民族傳統石板屋建造實務 | 3 | Indigenous Traditional Slate House Construction Practices | |
| 原住民族聚落保存田野實察 | 3 | Field Study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Indigenous Settlements | |
| 考古文資實習與實作 | 1 | Practical Course on Archaeological Cultural Resource | |
| 考古遺產公眾推廣實作 | 1 | Practices on Publicity of Archaeological Heritage | |
| 考古學與博物館 | 2 | Archaeology and Museum |
【108學年度起入學者適用】
學生依照興趣與未來發展規劃,需於兩組「專業課程群組」選擇一組修習,學生於該群組課程至少需修習3門課以上,包括以下各專業群組之必選課程。其餘一般之選修課程,所有學生可自由選修。
1. 考古專業理論組
| 科目中文名稱 | 學分數 | 修課數 | 科目英文名稱 |
| 華南考古學 | 3 | 六選一 | South China Archaeology |
| 東南亞考古學 | 3 | Archaeology of Southeast Asia and Beyond | |
| 東南亞的石器時代 | 3 | The Stone Age of Southeast Asia | |
| 東南亞考古學:從新石器時代到早期歷史時期 | 3 | The Archaeology of Southeast Asia: from the Neolithic to the Early Historical Period | |
| 東南亞的金屬器時代 | 3 | The Metal Age of Southeast Asia | |
| 大洋洲考古學 或 太平洋考古學 | 3 | Archaeology of Oceania OR Pacific Archaeology | |
| 陶器分析 | 3 | 七選二 | Ceramic Analysis |
| 陶器技術分析 | 3 | Technological Analysis of Pottery | |
| 石器分析 | 2 | Lithic analysis | |
| 生物人類學 或 人骨學 | 3 | Biological Anthropology OR Human Osteology | |
| 動物考古學 | 3 | Fauna Analysis in Archaeology | |
| 空間分析與考古GIS應用 | 3 | Spatial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 of GIS In Archeology | |
| 環境考古學 | 3 | Environmental Archaeology |
2. 考古遺址類文化資產處理組
| 科目中文名稱 | 學分數 | 修課數 | 科目英文名稱 |
|
遺址保存專題 或 遺址調查與保存實習 或 遺址保存理論與實踐 |
3 | 七選三 |
On-site conservation methods OR Site Survey and Conservation Practice OR Archaeological Site Management in Theory and Practice |
| 博物館學理論與方法 | 3 | Method and theory in museology | |
| 考古學與文化資產 | 3 | Archaeology and Cultural Heritage | |
| 考古學與文化資產專題討論 | 2 | Seminars in Archaeology and Cultural Heritage | |
| 考古遺址與博物館 | 3 | Archaeological sites and museum | |
| 原住民文化與博物館 | 3 | Museum and aboriginal culture | |
| 公眾考古學 | 2 | Public Archaeology |
